第(2/3)页 其父谢士骏,在此之前亦是当地名医。 所以才说谢星远出身中医药世家,其医术自然也不差。 更何况历经近百年的时间,谢星远本身问诊过的患者病历和经验便已经超乎常人,不是一般的中医大夫能够相比的。 也正是因为他上一世在这边学过几年医,所以对于临江市他还是比较熟悉的。 一个多小时后。 出租车司机载着祖孙俩,终于抵达了谢家老宅。 车子缓缓地停在一座古朴的院落前。 放眼望去,只见这座院子看起来不算很大,但也绝对不小,一副青砖黛瓦的模样,门楣上挂着“杏林春暖”的匾额。 随后,谢小玲付了车钱,扶着曾祖爷爷便下了车。 谢星远的目光扫过门前的石阶,那已被岁月磨得光滑发亮的石阶不知道被多少人踏过,隐约间便能感受到这座宅院沉淀的中医世家的底蕴。 跟着谢小玲踏进院落的大门,望着院墙边屹立着几株枝干苍劲的梅树,谢星远的脑海中不由得闪过无数的记忆碎片。 虽然他是第一次踏进眼前这座老宅。 但是记忆中的他却像是来过千万次一般,对于院内的一草一木都无比的熟悉。 “终于到家了,可累死我了!” 谢小玲嘴里嘟囔着说了一句,放下手中的行李,朝着院内便喊道: “吴叔,吴叔出来帮忙拿一下行李。” 谢小玲的话音刚落,院内传来一阵沉稳的脚步声。 紧接着,一名约莫五十岁左右,身形精瘦的男人快步走了出来。 他穿着朴素的中山装,面容和善,眼神却格外锐利,一看就是常年打理药材、手脚麻利的人。 “呀,老爷回来了!” 一见到谢星远回来,吴叔的脸色不由得微微一喜,快步上前接过行礼道: “不是说要去三四天吗?怎么这才两天就回来了?” “那交流大会没什么好玩的,曾祖爷爷在会上骂了他们一通,我们不就回来咯!” 谢小玲不以为意的摆了摆手道。 谢星远上下打量着眼前的吴叔,脑海中立马便浮现出一段与对方有关的记忆。 对方原名吴本忠,原本是一名孤儿,在当年那个特殊的年代差点饿死了,是谢星远给了他饭吃,并将他带回了谢家。 自此之后,吴本忠便一直以随从身份跟着谢星远留在了谢家,一生未娶。 听完谢小玲的解释后。 吴本忠似乎并不意外,只是默默地的接过行李朝着一旁的主卧房间走去。 原身体主人的兄长谢星焕早就去世了,那些侄子、侄女自然也早就分了出去。 谢星远自己的那些子女也早早的就分家出去了,有些甚至都已经挂了不知道多少年了,所以这谢家老宅如今也就他与吴本忠两人居住。 哦,不对! 现在又多了一个便宜曾孙女谢小玲! 原本谢小玲陪着曾祖爷爷参加完中医药交流大会就可以回去了,不用留在这老宅继续陪着。 但是一想到自己的直播完全是靠曾祖爷爷才火起来的。 谢小玲自然是不会放弃这个流量密码了。 所以..... 所以她不打算回家了,最起码近段时间内不会回家。 ................ 下午。 吃过午饭,午休结束后。 谢星远在院子里四处转了转,感觉眼前这一切是那么的熟悉,又是那么的陌生。 这大概就是两个灵魂记忆重叠的奇妙感觉吧! 他站在院子里的回廊下,指尖轻轻抚过斑驳的木柱,那些陌生的记忆碎片如潮水般涌来。 这里曾是谢星远年少时背诵《黄帝内经》的地方,他与兄长谢星焕常为某个医理在旁争得面红耳赤,而院角那株老梅树下,则埋着他们儿时一起埋下的‘药童酒’,距今已经有一百多年了。 一百多年的记忆,实在是有够久远的。 谢星远心中不由得轻笑了一声,随后穿过曲折的回廊,来到了后院的地窖。 说是地窖,其实就是药库。 毕竟中草药的保存需要避光、通风、防潮,部分中草药还需恒温恒湿才能够长久保存。 对于中药世家来说,地窖无疑就是最好的存药药库。 谢家这个用来储存中草药的地窖并不算很深,也就四米左右的深度,地窖的面积大概有五十多平方米的样子! 第(2/3)页